一、活动目的:
根据新课改要求,为促进学生走向社会,接触社会,了解社会,学会做人做事,增强社会责任感,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、组织管理能力、分析思考能力、实践创新能力,结合我校实际, 我校德育处、团委每学年、每学期开展学生社区服务活动,拓展我校素质教育领域。
通过社区服务活动,整合社会各方力量,与学校合作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,进一步延伸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,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经常性管理监督网络机制。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,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、沟通协作能力、社会适应能力、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。
二。活动主题:
深入社会,了解社会,增强社会责任感,充分展示“林东学生”、“女中学生”的风采。
三。活动主题:
都是高中生。
四。活动形式和要求:
1.每个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划分若干活动小组,推选小组长进入社区,开展社区服务活动。活动量为1小时/周/人,或1个工作日/月/人。
各活动组组长带领组员密切配合,独立开展社区服务活动。主动联系活动单位,做一个简短的活动计划。在活动中,同学们有意识地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。
2.参加学生社团(志愿者团体等。)学生干部以单位为单位,独立参加社会公益活动,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“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”的能力。
动词(verb的缩写)活动时间:
周末,五一,十一,寒暑假。
不及物动词活动:
1.参与社区管理和志愿者活动。协助村、居委会张贴墙报,开展协助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,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劳动,开展植树绿化、清扫楼道、捡拾垃圾等活动。
2.开展绿色环保活动。在社区开展节约用水、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;开展本地区水资源调查,提出改进建议;本区水环境污染调查、分析及建议。
3.弘扬助人为乐精神,在敬老院、福利院等场所开展尊老爱幼活动,深入社区开展“送温暖,重在迟来的爱”活动。
4.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,主要是学生之间互相帮助,引导社区中小学生开展读书学习。
5.开展社会调查活动。
6.普法。宣传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和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,宣传《劳动法》,与工人、农民、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。
7.积极参加“感动无锡”“活力无锡”实践活动,学生活动组获奖。8.参与“文明使者在行动”交通协调活动。
9、参与学校学生假期安全值班工作。
10.参加慈善义卖。
七。活动效果:
(1)服务社会
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,学生将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、人文景观、产品特色、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。进而养成亲切感和自豪感,懂得珍惜和保护;使学生时刻关注社区中人们关注和谈论的问题,并学会综合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,从而掌握服务社区的基本技能,形成建设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;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和合作,理解和尊重,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,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。
(2)进入社会
学生通过进入社会情境、接触社会现实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方式,了解社会运行的基本模式和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,积累社会生活经验;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,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;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增强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;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的能力,形成参与感和强烈的公民意识。通过观察、调查、探究,了解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、社会发展的关系,形成正确的科学观。通过接触不同国家、民族和地区的文化,我们可以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。
(3)爱护环境。
通过接触大自然,我们可以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博大,欣赏大自然的美丽,对大自然充满热爱。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调查,我意识到我的生活与环境密切相关,并加深了我珍惜环境的感情。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,了解人们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,熟悉环保常识,掌握基本技能,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。要自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关注身边、社区、国家乃至世界的环境问题,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。
(4)关心他人
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,学会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、性格特点和职业情况,懂得尊重和体谅他人。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,理解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,体验关怀的温暖,感激他人的帮助。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,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。时刻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,自觉自愿地为他们服务,掌握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,对他人充满爱心,让学生在与受益于他们帮助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的体验、感受和满足感。
(5)善待自己。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生命的奥秘、意义和价值。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,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,弥补自己的短处。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,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,从而进一步适应各种社会角色,正确认识自己的个人价值。通过各种锻炼活动,掌握安全生活常识,能够在危机中自救和求助,养成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。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,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。养成良好的习惯,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,愿意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。
八。活动概述:
社区志愿服务是近年来新兴的公益事业。做好这项工作,学校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,营造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的新风尚,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组织,向规范化、制度化、经常化发展,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。德育处和团委广泛推出举措,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力量,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;完善机制,为社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社区服务计划,会议执行搭建
发表时间: 2022-05-11 所属分类:行业动态 作者:冠鼎文化